武当山特区精准扶贫工作方案
来源:武当山特区信息技术中心        发布日期:2015-05-09

特区工委办公室  管委会办公室

关于印发《特区“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

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办事处党委、各部办委局及各人民团体党委(总支、支部):

为扎实推进特区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经特区工委、管委会研究,决定在特区实施“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工程,切实采取“双包双建双带双促”帮扶、“雨露计划·金蓝领”助学、生态扶贫搬迁等三大行动举措,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现将《特区“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武当山特区工委办公室   武当山特区管委会办公室

2014810   

 

 

 

 

 

 

 

 

 

 

 

 

 

 

武当山特区“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

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325号)、《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全省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鄂发〔201412号)文件精神,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确保真扶贫、扶真贫,努力提高新一轮扶贫攻坚的实效性、针对性,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精准扶贫为导向,坚持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协同推进,锁定帮扶村,瞄准贫困户,找准致贫原因,区分贫困类型,制定帮扶措施,举特区之力,开展以驻村帮扶为主体的“双包双建双带双促”帮扶行动,即:党员干部包户包人,帮建农村基层组织、帮建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市场主体带动扶贫产业发展、能人大户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促干部作风转变、促群众增收脱贫。集中力量扶贫攻坚,不断改善帮扶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增加贫困农户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对象识别到村到户。扎实做好帮扶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建立信息档案,做到户有卡、村有册,办事处和特区两级有精准扶贫信息系统,实行动态管理。

(二)坚持规划落实到村到户。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方略,分类制定帮扶村、贫困户脱贫规划和计划,做到村有发展计划,户有致富方案。

(三)坚持“三双”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动员特区行政事业单位、各类企业和市场主体、科技工作者,组织实施“双包双建双带双促”帮扶措施。通过特区、办事处、村三级联动,用六年时间分两轮帮扶33个村,使每一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确保帮扶村、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四)坚持项目资金到村到户。专项扶贫资金要围绕整村推进、生态移民搬迁、雨露计划培训、小额信贷等主要精准扶贫品牌,实行到村到户扶持。各行业涉农项目资金要向帮扶村、贫困户捆绑投入。按照“两项制度”衔接的要求,各项社会保障项目要向贫困户覆盖。

(五)坚持跟踪考核管理到村到户。强化扶贫项目实施结果监测,建立扶贫项目资金到村到户台账,对扶贫对象跟踪监测,实行动态管理。对参与帮扶主体进行严格考核管理。

三、目标任务

(一)帮扶村。依据特区新一轮建档立卡筛选确定,特区共有33个帮扶村。通过“三双”帮扶行动,从今年起,对33个村实行全覆盖帮扶,连续帮扶三年,实现稳定脱贫。第一轮帮扶结束后,再筛选贫困发生率相对较高的村,开展第二轮为期三年的帮扶。通过分步实施,综合施策,确保帮扶村在2020年以前基本达到稳定脱贫标准。

(二)贫困户。对特区识别出的的2577户、9093人贫困人口实施精准扶贫,对2931名五保、低保对象进行社会保障扶贫,对6162名扶贫对象采取综合措施扶贫。从2014年起,确保每年稳定脱贫1100人。到2020年,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目标,达到“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四、四大行动举措

(一)“三双”帮扶行动

1、参与主体。驻村帮扶主体为区直、各办事处和企事业单位;中央、省、市驻武企业、区直各类企业和市场主体;特区各级各类科技工作者。帮扶对象主要是33个村和有劳动能力、脱贫愿望的贫困户。

行政事业单位驻村“双包”。区直、各办事处和企事业单位帮扶村,每个村派驻1个工作队;特区各级干部职工包扶贫困户,原则上副县级以上领导包1户。区直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干部职工帮扶计划统筹分配到各办事处。

鼓励引导企业进村开展“双带”。遵循市场规律和“双赢”原则,采取“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金融机构+农户”五位一体模式,带动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脱贫。鼓励和引导市场主体参与扶贫开发,组织辖区所有各类企业和市场主体进村开展“市场主体带动扶贫产业发展”活动。通过投资、信息、项目、市场、技术、就业等多种途径,带动帮扶村开发优势特色资源,培育主导产业,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帮助转移就业,开展扶贫济困,最终达到村企共建,互利共赢。

选派科技特派员联系村。组织选派11名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农村实用技术、生态、环保、信息化等行业的科技人员和农村乡土人才,到33个村免费开展科技培训、科技推广、科技示范和科技服务,为每个贫困户培养一个科技致富明白人。具体工作由驻村工作队根据村产业发展实际情况,提出工作需求,然后由特区扶贫办统一协调组派。

2、工作目标。特区共帮扶33个村,其中:太极湖办事处15个、武当山街道办事处9个、景区办事处8个、农村工作局场带村1个。

 各帮扶单位以所帮扶村为主体,组建驻村工作队,确定1个工作组包一个村,各工作组所在单位的党员干部包户,开展“认人认亲、包户包人”结对帮扶活动,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3、工作任务。部门驻村任务:围绕制约帮扶村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采取量力而行、各有侧重的差异式扶贫方式。对自然条件恶劣、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村,实行整村搬迁;对基础设施落后的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产业发展滞后的村重点发展产业;做到分类指导,一村一策。对有脱贫能力和愿望的贫困户,通过实施生态扶贫搬迁、帮助发展产业、开展就业培训、教育卫生扶贫等一户一策脱贫措施,实施精准扶持。对无脱贫能力的贫困户,按照“两项制度”衔接的要求,做到应保尽保。

一是开展“双包”。帮扶单位应做到党员干部包到贫困户,一般干部包到人(贫困对象),明确帮扶内容,细化帮扶项目,制定帮扶措施,力争用一到六年时间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二是指导“双建”。协助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指导基层组织加强党建工作,帮助村两委班子解决问题,努力提高村两委班子创新发展能力、凝聚群众能力、致富带富能力。用好用活政策,盘活资源存量,帮助所驻村兴建各类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发挥市场和中介组织作用,增加农民收入。三是组织“双带”。发挥干部职工资源广、渠道多、信息灵的优势,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市场主体进村发展,带动帮扶村产业开发,组织能人大户先富带后富,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脱贫。四是制定发展规划。调查了解所驻村的基本情况,研究分析制约帮扶村发展的突出问题,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帮扶村六年总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帮扶计划,做到规划先行,有的放矢开展包村工作,使所有帮扶村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五是培育主导产业。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盘活农村资源,用市场经济办法培育新兴经济体,促进农业产业化。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布局,依托帮扶村资源优势,为帮扶村培育发展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特色主导产业,多途径加快帮扶村经济发展。六是完善公共服务。重点实施帮扶村水、电、路、视、讯、网等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项目建设,着力改善帮扶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完善帮扶村公共服务功能。七是改善居住环境。重点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消除危房、减少土坯房、建安全住房,全面改善帮扶村住房条件。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大力实施垃圾、污水收集和处理,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河道与排洪沟渠疏通工程等,改善帮扶村人居环境。八是组织开展“三万”活动、“生态家园”建设、新农村建设等特区工委、管委会安排的中心任务。

党员干部包户包人任务:一是定脱贫计划。详细了解贫困户的实际困难、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贫困户脱贫计划,确定包扶工作目标、任务和责任。二是选脱贫路径。针对贫困户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与贫困户商定脱贫路径。对生存环境恶劣的实行生态扶贫搬迁;对能就地脱贫的扶持发展产业;对有就业需求的,帮助培训,实现转移就业,使贫困户都有致富路子。三是选发展项目。对有条件发展产业的贫困户,依据村产业规划,帮助选好发展项目,争取资金支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宜培训转移则培训转移,实现稳定增收。 四是送惠农政策。发挥部门优势,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特别是教育、医疗、土地、民政、扶贫等各项惠农政策送到千家万户,让每个贫困户都能享受到政策红利。五是送致富信息。为贫困对象送市场、供求、务工等致富信息,畅通贫困户信息渠道,扩大贫困户致富视野。六是送技能技术。联系对接科技特派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术、劳动技能、致富本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和技术指导,使每个贫困户至少有一人掌握1-2门实用技术,提升贫困群众自我脱贫能力。七是增致富信心。坚持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志,开展以“我要脱贫”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帮助贫困对象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观念,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企业进村任务:一是发展特色产业。通过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投入,结合产业基础,开发特色资源,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确保共建村有一个支柱产业。二是增强发展能力。加强就业培训,拓宽就业渠道,组织劳务输出,吸纳劳动力到企业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开展实用技术、生产技能、经营管理等培训,提高农民自我发展和自我脱贫能力,确保共建村每户有一个掌握就业技能转移就业的劳动力。三是参与民生工程。实施民生工程,帮助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社会事业,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共建村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四是开展扶贫济困。动员企业职工,一年开展一次扶贫济困主题活动,帮助因灾、因病、因教育支出等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贫困户走出贫困。五是帮建新兴经济组织。充分运用市场手段,在共建村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兴经济组织。引导农民规模经营,集约发展,帮助共建村兴办一批新型经济组织。

科技特派员联村任务:科技特派员联村任务为“五个一”,即实施一批科技攻关项目、培训一批乡土科技人才、领办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创办一批新型经济合作组织、为每个贫困户培训一个科技致富明白人。通过选派科技特派员,为联系的帮扶村提供专业技术服务,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创办领办农业专业合作社、企业等,推进农村科技创新,培训本土科技人才。

(二)开展“雨露计划·金蓝领”助学行动

 各办事处、各驻村单位要以贫困家庭“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短期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围绕每年组织培训500人次、转移就业300人的目标,认真组织开展“雨露计划·金蓝领”助学行动。通过培训转移就业,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

要突出专业品牌。培训机构要提高培训质量,打造汽车驾驶、汽车钣金、汽车营销、电焊技术、家电维修、计算机初级应用、酒店家政服务、电子商务文秘、职业礼仪等特色专业,形成特区职业培训品牌,提高学员就业率和工资水平。

要创新培训方式。培训机构要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依托现有培训基地,积极创新培训方式。“两后生”要推行中专+技工、大专+高级工的“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贫困劳动力要结合用工需求,采取订单培训、定向转移的方式,统一授课、统一就业。

要提高补助标准。对“两后生”中高职学历职业培训的,在享受国家规定减免政策基础上,每人每年补助1000元(其中雨露计划专项补助提高到500元),中职生连续补助2年,高职生连续补助3年;对贫困劳动力短期就业创业培训每人每次补助500-1000元(其中雨露计划补助500元);对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在已有资助政策的基础上,每人每年补助1500元,连续补助2年。培训补助资金从上级下拨的扶贫专项资金中每年安排一定经费。

各办事处、各驻村单位要建立扶贫部门和培训学校共同配合、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建立信息平台,明确培训部门责任,加大宣传力度,总结推广经验。

(三)开展生态扶贫搬迁行动

坚持“政府引导、镇为主体、群众自愿、先急后缓、统一规划、产居结合、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特区生态扶贫搬迁规划(2015-2020年),按照特区每年50户的规模大力推进贫困户改善居住环境和生产条件,确保贫困户、危房户住房保障目标。

1、确定搬迁对象。对符合下列条件的农户列入生态扶贫搬迁对象:一是居住在生存环境恶劣、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地方的贫困农户;二是居住在危房或土坯房中,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贫困农户;三是居住在自然保护区、环丹江口库区等生态环境脆弱,停耕后失去基本生存条件、影响生态环境的农户;四是受洪水灾害威胁及易引发次生灾害地区的农户;五是受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威胁的农户;六是因大型工程建设,需要进行搬迁的贫困农户。

2、创新搬迁方式。在安置方式上,将生态扶贫搬迁与农村“消土”、“避灾”结合,与生态移民、危房改造结合,与产业扶持、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结合,实行统规自建、分散安置,统规统建、集中安置等多种安置方式,各地要不断探索有效的安置模式。在补助方式上,对统规自建、分散安置的每户补助1.5万元;对统规统建、集中安置的每户整合2.5万元;对进城进园、购房安置的每户补助3万元。

3、统筹整合资金。统筹专项资金。每年从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统筹安排50万元;从危房改造、生态移民、倒房恢复重建、残疾人搬迁、库区移民、地质灾害搬迁等资金中统筹200万元,用于生态扶贫搬迁到户补助。

五、保障措施

(一)落实责任。落实各级各部门实施“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工程的领导责任,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坚持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市级推动、区抓落实、办事处实施”的责任体制,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各级各部门要分别成立专班,负责生态移民搬迁、雨露计划、金融支持工作的安排、协调、管理工作,细化工作方案,督办落实到位。特区组织部、扶贫办负责“三双”帮扶的安排部署、组织协调、督办考核;特区统战部、商务局、交通运输局、房地产管理局、工商局等部门和各办事处负责“企进村”的选派、协调、管理、考核工作;社会事务局、农村工作局等部门负责科技特派员的选派、培训、督办落实工作,确保扶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

(二)完善机制。包扶帮扶村、贫困户的部门单位和干部职工原则上不作调整,一包到底,不脱贫不脱钩。每个驻村工作队队员2-5人,队长由责任单位选派副职担任,队员由优秀年轻干部或具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干部组成。干部职工包户包人原则上以本单位所驻村为主要对象,包户包人责任人既可是单位干部职工,也可以是单位驻村工作队。建立资源整合机制。特区统筹执行各项惠农富农强农政策,整合捆绑使用各类涉农资金,为活动开展提供资金支持。建立目标责任制度。根据包扶对象的实际情况,把工作目标分解到每个年度,由特区“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工程领导小组与包扶部门单位,包扶部门单位与包扶干部职工,分别签订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对驻村工作队和包户包人责任人帮扶情况实行一季一通报,并将通报情况作为年底考核的重要依据,促进工作落实。建立工作手册制度。制定部门单位包村工作手册和党员干部包户包人工作手册,记录包扶工作的开展情况,接受监督和检查,确保工作扎实开展。

(三)要强化考核激励。把“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工程作为各办事处、各部门、各单位绩效考核的重点,纳入特区扶贫开发综合考核内容。特区组织部、人社局、扶贫办等相关部门要科学制定包村部门单位考核管理办法和包户包人干部考核办法。特区扶贫办负责监测、评估和考核业务工作,实行一年一考核,全程跟踪帮扶效果。考核结果按管理权限,报特区组织部、人社局和相关部门,作为部门单位和干部职工评优树模、评价实绩、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每年表彰30%的驻村工作先进单位,参照公务员年度考评有关规定和标准,每年表彰40%的优秀工作队员,给予物质奖励;对实绩突出的年轻干部,组织部门予以重用;对帮扶工作不主动、效果不明显、考核不合格的,给予通报批评,并约谈主要负责人;对不按要求履责的工作队予以撤换,对不认真履责的领导干部给予组织和纪律处理。

市场主体进村开发扶贫产业的,按农业产业化政策予以优先扶持,特区安排一定项目资金,支持其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济组织;鼓励企业开展扶贫济困,结对帮扶,对成效明显的予以表彰;对市场主体直接出资扶贫的,按照税法相关规定,给予税费减免;从事农、林、牧、渔项目所得,可依法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对投资兴办中小型和微型企业,享受国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税收政策。

特区社会事务局和特区扶贫办要制定科技特派员选派管理办法。对科技攻关项目优先立项;对科技特派员工作经费和培训经费予以保障,为科技特派员工作创造条件。

(四)要严肃工作纪律。已确定的包扶部门单位和干部职工必须积极参与“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工程,一般不得中途退出或更换。包扶部门单位要成立由班子成员为队长的包扶工作队,抽调干部驻村开展包扶工作。主要领导每年研究帮扶工作不少于4次。驻村工作队员每月驻村时间不少于10天。所在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工作队工作。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联系包扶最贫困的户,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严格遵守中央对改进作风提出的“八项规定”、省委提出的“六条意见”和市委“实施意见”。对基层只能予、不能取;只帮忙,不添乱。做到“六不准”:不准向基层提任何不合理的要求,不准接受基层的吃请和报销开支,不准收受基层馈赠的钱物(包括土特产),不准抹牌赌博和参与公款娱乐消费,不准做违背群众意愿、侵害群众利益的事情,不准层层搞陪同和迎送。要尊重群众发展意愿,尊重地方组织领导,不得影响基层组织的正常工作,不得增加基层和群众负担,以扎实的作风树立驻村部门、包户干部的良好形象。

 

附件:1、武当山特区区直各单位、驻武单位和企业驻村帮扶任务分配表(各责任单位和工作组以本次文件分配为准)

      2、武当山特区工委、管委会领导帮扶结对表

 

 

 

 

中共武当山特区工委办公室            2014810日印发

 

 

 

 

武当山特区区直各单位、驻武单位和企业驻村
帮 扶 任 务 分 配 表

 

帮扶工作组

责任单位

帮扶单位

全区总户数

全区总人数

已认定的贫困
户数人数

贫困发生率

2014年脱贫目  


总户数

总人数


户数

人数


武当山特区



9101

32515

2577

9093

27.97%

286

1106


太极湖办事处



4380

17038

832

3170

18.61%

71

312


党政办、接待办

(武当山宾馆)

党政办

遇真宫村

193

624

28

100

16.03%

3

14


组织部、老干局、党校

组织部

梅子沟村

224

822

44

200

24.33%

5

25


宣传部、广电局、楚天网络公司

宣传部

井沟村

121

470

14

50

10.64%

2

10


妇联、志办、

财保公司

妇联

土门农队

227

735

32

97

13.20%

2

6


财政局、中国银行

财政局

石家庄村

612

2689

56

255

9.48%

5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