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红十字会急救中心年检(2013)
来源:武当山特区信息技术中心        发布日期:2015-05-09

概况  2013年,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红十字会急救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门诊收入389万元,门诊量9.3万人次,同比增长14.7%6.2%。其中,门急诊13人次,转移危重病患者5人次;服务新农合参合人员2.16万人次,当场补偿金额15万元;服务参保职工2.03万人次,报销金额73万元。病人满意度达90%以上,医疗差错事故为零。全年开展新业务、新技术14项;安排4人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组织院内业务培训、讲座36期,参加人员722人次;邀请上级专家讲学8次;全年发表论文(著作)4篇。至201312月,中心业务用房面积482平方米,总资产137.30万元。有职工28人,其中,中高级职称人员10人。

 

改进医疗质量  一是重视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建立正常、严谨的医疗质量工作秩序,成立医疗质量、药事和院感管理小组,不定期查找质量安全隐患,讨论解决诊疗活动中的各种质量问题,制订合理的医疗措施,巩固和完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加强核心制度落实情况监控、处方质量管理及对重点科室、重点环节、重点病人的监管,控制医疗缺陷、确保医疗安全。二是加强院内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落实消毒隔离制度,进行有效院感知识培训等措施,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投入资金对注射室、观察室进行改造和布局,清洁区、污染区划分明确,有效控管医疗环境中的不良因素,保证治疗效果。三是进一步规范各种护理技术操作。注重环节细节管理,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从基础护理工作做起,以形式多样的现场演练和急诊急救流程讲座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提出改进措施。四是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先后引进阿糖腺苷、热毒宁、痰热清等新特药40余种,其中,针剂12种,涉及呼吸、消化等系统疾病;新开展化验检测项目3个,以满足部分患者的就医需求。五是加强执业管理,规范医疗活动。逐步规范和完善医疗行为,注重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控制,认真对照《十堰市城区小型医疗机构量化分级管理标准》内容,建立较为完善的《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医疗质量管理规范》等核心制度,有效防范医疗风险。

 

荣获“武当山特区文明单位”称号  按照年初制定《创建武当山文明单位实施方案》,成立专班,分步实施,全年举办“四德教育”“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巾帼文明示范”等系列活动7次,完成9大模块的创建档案资料、80余张图片、15万字文字材料撰写工作。医务人员服务意识得到强化,环境建设进一步改善,单位凝聚力增强,得到特区精神文明委员会办公室高度评价。被武当山特区工委、管委会授予2012-2013年度武当山特区“文明单位”称号。

 

强化行风建设  组织开展“福利院义诊活动”“就诊病人回访”“医德医风集中教育”等6项活动,强化行风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发放调查问卷表150份,回访就诊患者52人次,免费健康体检21人,免费发放1300余元药品、健康宣传资料4000份。开展医德医风培训5期,集中学习卫生行业道德规范、廉洁行医14课时,参培率94%,考试合格率100%。深入开展“党员干部承诺”活动,明确承诺重点,公开服务承诺内容,作出具体的岗位承诺、作风承诺服务,实行科室服务承诺及医护人员挂牌上岗服务。

 

援建景区医疗救护站  20138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国家旅游局、贝因美公司捐赠30万元,在武当山风景区援建医疗救护站。该项目由武当山特区红十字会急救中心承办,将南岩社区卫生服务站转型为“幸福天使红十字救护站”。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的改善及培训景区应急救护人员,同时为景区游客提供专业的母婴救护设施,开展科普健康教育、爱心援助等。913日,幸福天使“美丽中国行”全国公益救护行动暨以爱育爱“幸福天使红十字救护站”湖北省援建启动仪式在武当山举行。

(徐圣伟)

附:特区红十字急救中心领导成员名单

    徐圣海

副主任  张光生  徐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