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特区农村工作局 关于印发《2015年武当山特区农村工作要点》的 通知
来源:武当山特区信息技术中心        发布日期:2015-03-16

局属各科室、各二级单位:

2015年,是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经特区农村工作局党委研究,现印发《2015年武当山特区农村工作要点》,望各单位进一步解放思想,主动适应“三农”发展新常态,不断提高指导农村经济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服务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水平,加大改革创新工作力度,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步伐,切实保持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势头。

     2015316

2015年武当山特区农村工作要点

 

2015年,全区农村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和1号文件精神,围绕加快农业、林业、水利和扶贫开发建设步伐这条主线,坚持“产业强农、科技兴农、生态美农、依法护农、增收富农”的现代农村发展方向,抓改革、强科技、调结构、转方式、促增收,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主要目标:2015年力争农业总产值增长5%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4%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粮食总产量0.02亿斤以上,新建精品果园550亩,巩固果园1500亩,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个亿,新开发“三品一标”品牌一个。减少贫困人口220800人;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农业工作

1、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坚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农业的整体效益,科学组织,稳步推进,以达到生态与经济的同步发展。一是抓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根据特区自然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积极调整作物布局,在杨家畈村、石家庄村新建550亩精品果采摘园,主要栽植猕猴桃、黄桃、冬枣、葡萄等品种。二是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提高“三品”种植面积,推进生产无害化、加工清洁化、园区生态循环化。三是推广地膜覆盖等保护性栽培、名优特新品种、测土配方减量施肥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绿色植保病虫统防统治、节水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等技术。四是结合“生态家园”建设,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样板。

2、深化“四百万”工程建设。把建设的重点由单纯的数量扩张转向提高基地素质和开发效益上来。一是在稳定壮大规模上下功夫,坚持规划引领,高标准、高起点建设新基地,建一块,成一块。二是在改造低产园上下功夫,推进设施配套,着力改土、改水、改肥,增加投入,强化管理。

3、实施农产品加工产值过亿工程。重点扶持八仙观茶叶总场和武当仙尊酿酒有限公司,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中小企业。

4、扎实推进品牌农业建设。坚定不移的打好绿色牌、生态牌、有机牌,深入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力争认证一个以上“三品一标”品牌。

5、夯实科技兴农基础。推进粮油高产创建,做好良种应用推广、病虫防治及粮食作物病虫害损失控制工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5000亩。

6、创新农村经营体制。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推进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全年实现新增家庭农场5个,专业大户20家以上;新增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4 家,创建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1家。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全面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强土地流转平台建设。

7、依法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健全农民负担监管的长效机制,继续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治理,坚决纠正损害农民权益的行为,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8、发展生态牛羊家庭牧场。大力发展年收入10万元的牛羊家庭牧场3个,新发展山区“1651235”牛羊专业养殖户各20个、规模养殖户共5个。

9、推进饲草开发利用。鼓励山区村组农户实行粮草轮作、退耕还草,开展天然草地改良和人工草地建设,确保人工草地达到500亩、改良草地达到800亩。进一步挖掘秸秆饲料化潜力,扩大利用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促进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加强“三贮一化”相关贮藏设施和牧草刈割、打包、粉碎等机械设施建设,大力推行秸秆、农副产品养牛养羊,力争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40%

10、狠抓动物免疫检疫。采取程序免疫和季防月补相结合的方式,扎实做好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鸡新城疫、羊痘六种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严守检疫规程,履行检疫责任,重点把好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关口,确保产地、屠宰检疫率分别达到95%100%

11、强化疫病监测。以特区生猪定点屠宰场和老疫区为重点,扎实开展病原、抗体监测,重点抓好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的监测和净化工作。完成抗体监测300份以上,确保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规定的标准80%以上。

12、加大监测力度。制定实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排查隐患,摸清底数,防范风险。以“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违禁物质和药物残留为重点检测内容,组织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常态化监督抽检,监测覆盖面达到100%,全年完成例行监测300份,确保监测合格率达到100%

13、加强无害化处理。建立健全覆盖饲养、屠宰、经营、运输各环节的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工作,加快推进特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实现病死畜禽及时收集、有效处理,确保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14、推进食用农产品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积极配合市农业部门搞好农资市场、畜产品、水产品整顿和规范,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种子、农药、化肥的使用管理和指导,定期对农业生产投入品进行监督抽查,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安全合格率达100%,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确保全区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15、加强农村道路农机安全监管工作。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农村道路农机安全,确保不发生重大农村道路农机安全事故。

二、林业工作

16、全力推进绿满武当行动。一是完成绿满武当年度任务,按照“区域统筹、集中连片、综合整治”要求,完成1584亩绿满武当造林绿化任务。二是全面完成林业重点工程建设,长江防护林工程0.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0.2万亩、封山育林0.4万亩。天保工程完成森林管护35.5284万亩;公益林建设0.4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0.15万亩、封山育林0.3万亩;中幼林抚育 0.3万亩。三是完成林业大田育苗150亩。

17、扎实推进“创森”工作。一是完成年度创建任务。依据《十堰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分解下达年度创建任务,制定工作计划,确保全面完成。二是强化工作保障。充实创森工作力量。全面建立和完善创建工作档案。加强创森工作协调督办,进一步健全完善考核奖励机制。三是依法加强资源管护。

1)严守生态红线,狠抓林地林木管理。建立健全最严格的林地保护制度;实现林地变更、森林蓄积量更新调查常态化。

2)保护野生动植物安全。进一步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抓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和防控工作,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强化植物检疫执法。

3)坚持不懈狠抓森林防火。落实护林防火责任制,依靠各村各办事处力量组建专业消防队伍。

4)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行动。深入开展“2015一号”、林地专项清理等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违法占用林地、乱砍滥伐林木、乱采滥挖野生植物、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

18、不断深化林业改革。推进国有林场改革。探索以场带村有效管理模式。积极解决武当山林场建设和发展问题。

19、加强林业法制建设。一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开展执法培训,落实执法责任追究制,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二是完成“六五”普法年度任务,做好迎检工作,确保通过验收。

三、水利工作

20、践行新思想,唱响主旋律。一是践行习总书记治水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思想。掀起学习新高潮,深刻领会精神实质,贯彻落实水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的内涵,实现治水兴水新跨越。二是唱响“水舞太极,灵动武当”主旋律。充分认识水的重要性。要以水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把水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的参照物、限制性前提,把水安全作为第一道程序、第一个关口,以“生水”、“增水”为首要任务,把水生态保护摆在首位;以“治水”、“保水”为重要举措,坚持治涝、治旱、治害、治污相结合,在治污上拿出空前力度;以“节水”、“贵水”为最高原则,坚持少用水、节约用水,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三是加大对水法规的宣传执行力度。在宣传上,坚持多角度、全方位、立体方式,让特区人民充分认识《水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等法规的重要性;在执行方面,要有管理就是执法,执法就是管理的严谨精神。

21、科学谋划水利工作新思路。

1)狠抓防汛抗旱,着力构建平安水利。要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从思想、资金、设备、队伍等方面积极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准备工作。

2)狠抓安全饮水及小农水建设,着力构建民生水利。重点完成特区在“十二五”规划中,还有2500人的饮水安全建设工程、2015年新增2500人饮水安全任务和“十三五”安全饮水规划的编制。

3)狠抓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着力构建生态水利。以太极湖、剑河流域生态水网构建为重点,全力推进特区重点水体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设,实施农村河道沟渠综合整治,加快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完成北天门沟、龚家沟、金沙坪三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同时对2013年以前除险加固的水库进行审计验收,确保工程安全、水利人员安全。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在构建景观水利、旅游水利、扶贫水利方面实现突破。

4)狠抓水利信息化工程,着力构建现代水利。加快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水土保持检监测系统建设。

22、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水新方略。一是建立健全突发水污染事件、水利安全生产事故、水事矛盾纠纷等应急反应机制。二是文明执法、依法管水,突出水土保持、库区保护、河道采砂治理重点,推动水利依法行政工作,落实权利清单、责任清单、收费清单,规范行政执法。三是大胆创新水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加强水政监督队伍建设,推进水利综合执法示范点建设。四是着力实现水利改革新突破。大力推进小型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落实责任书、时间表、路线图,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23、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一是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满足水利建设的需要;二是加强水利建设基金和规费征收管理;三是统筹规划,整合资金,将水利建设和防汛抗旱所需资金纳入预算。

四、扶贫开发工作

24、新建和改造特色产业基地。在发展特色优势种养业、完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促进劳务经济发展三个方面下功夫,重点扶持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帮扶老营宫村、元和观村、蜂园场巩固薄壳核桃等精品果园1000余亩,支持石家庄村、杨家畈村新建精品果园共550亩,发展标准生态农业观光园3个。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打造扶贫工作新亮点。

25、实施生态扶贫搬迁。生态扶贫搬迁(消危减土)50200人;生态扶贫搬迁是扶贫的重要措施,我区按整村推进的要求计划启动实施搬迁50户,其中太极湖办事处1-2个村(不含项目区)共20户,武当山街道办事处1-3个村(不含项目区)共30户。

26、实施雨露计划。雨露计划培训50人;为增强贫困户就业能力,我区2015年计划组织各类培训(雨露计划、扶贫就业前培训等)200人以上,其中武当山街道办事处、太极湖办事处均解决80人培训,景区办事处解决40人培训。

27、加强与上级对口帮扶单位的联系。积极组织开展“四双”驻村帮扶行动,500名党员(干部)帮扶250户贫困户;服务市定点帮扶工作队开展工作,跟踪督办特区各部、办、委、局定点对口帮扶工作队开展工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探索企业开展以互利共赢为目的的村企合作新模式。通过年初签订年度扶贫开发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的方式严格对区定点对口帮扶工作队进行考核,重点考核工作队帮驻点村提供资金、项目支撑,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发展产业、改善民生、美化环境、建强组织等。         

28、组织相关部门实施片区扶贫攻坚十项重点工作。完成《十堰市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考核办法》确定的重点项目、当年建设任务,科学制定片区发展规划。抓住省委、省政府将我区纳入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并享受扶持政策的契机,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全面调研,认真分析,找准我区与秦巴山片区贫困的结合点,全面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积极落实片区扶持政策,争取项目资金到位,分年逐步实施,力争到2020年,将武当山特区建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

29、完善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工作。摸清2015年贫困户脱贫对象情况,重点要对建档立卡数据进行倒查、抽查,挤出水分,夯实基础。

30、抓好行业扶贫工作。引导行业部门围绕破解水电路房民生难题、文教卫社会难题、特色产业发展难题,扎实推进。制定行业扶贫考核办法,把行业扶贫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范围。重点考核争取项目资金、扶持项目效益、引进人才技术等,以达到尽力缩小贫困差距的目的。

31、严格资金项目使用管理。认真做好扶贫项目的筛选、立项、申报、审核、备案、实施、检查、验收等工作,定期对扶贫资金进行审计、监察、检查,确保资金安全、规范运行。


                                       武当山特区农村工作局办公室 

                                      2015316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