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今日正大兴”之打造世界风向标
来源:武当山特区信息技术中心        发布日期:2013-06-28

记者杜虎杨超特约记者薛启胜明涛

亘古无双胜景,天下第一仙山。武当山雄峰峻岭、奇特绚丽,凤立于华中腹地,是我国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声誉显赫的道教名山。

武当山山势奇特、一峰擎天、众峰拱卫,既有泰山之雄又有华山之险,悬崖、深涧、幽洞、清泉星罗棋布。自古以来,武当山便是道家追求仙境的理想之地,道教建筑遍及全山,被誉为悬挂在绝壁上的故宫。自然山川与人文景观在这里交织如画,呈现出“仙山琼阁”的美妙意境,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高度和谐。

武当之景,美不胜收。然而,旅游胜地一定拥有美好的风光,但仅有美好的风光却不一定是旅游胜地。过去的武当山,坐拥仙山美景却一直无法摆脱惨淡经营的局面。2003年以前,景区最好的年份旅游人数仅有20余万人次,财政收入只有2000余万元。

思路变成出路,资源变成财富,发展还看今朝。2012年,武当山全年接待游客42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2.6亿元,实现门票收入2.08亿元,全年完 成综合财政收入5.1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亿元。2013年春节期间,武当山共接待游客12.87万人次,旅游收入达8090.96万元。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著名的道教文化圣地,武当山已经与蜚声国内外的长城、故宫等名胜景点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成为中国旅游行业的一大品牌。

从默默无闻到闻名遐迩,武当山是如何用短短10年时间完成这一历史性跨越的?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武当山用10年时间实现华丽转身,首先源于科学的规划。

2003年6月17日,省委、省政府在武当山召开现场办公会,确立了“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科学规划,严格管理”的十六字方针。10年来,武当山特区认 真贯彻落实“6·17”现场办公会精神,以创“世界知名,中国一流”风景名胜区为目标,稳步推进规划编制、资源保护、设施建设、旅游管理、宣传促销五大工程,武当山的保护与开发齐头并进,武当山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

2008年,武当山特区启动5A创建工作,特区工委、管委会成立了以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发平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办、检查等事宜。创建工作按照景区做“减法”、城区做“加法”的规划 理念和建设构想,根据“山上养心、山下养生”的发展思路,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科学绘制发展蓝图。

没有一流的规划,就没有一流 的旅游。武当山特区坚持把规划编制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龙头工程,邀请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中国建筑设计院、美国易道、英国阿特金斯、加拿大泛太平洋设 计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编制完成了《武当山风景区总体规划》等。为做好山水一体化的旅游发展文章,特区邀请全球10多位声誉卓著的大师带领 100多名博士共同完成了 《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一系列具有国际视野的高起点规划,为武当山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规划、建设、保护如同三个轮子,只有三位一体、三轮齐驱,武当山旅游经济这驾马车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行驶。在严格按照规划建设景区的同时,武当山特区时刻没有忘记景区保护这一立身之本。武当山的一草一木、一宫一观,都是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人类有利用财富的权利,更有保护历史资源的责任。所以,武当山特 区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始终将 “保护第一”作为首要原则。

2003年到2013年,武当山从南岩玄帝殿修复到遇真宫顶升,从添 加景点消防器材到实现全山文物数字化管理。这10年,毫无疑问是武当山历史上修复文物数量最多、社会影响力最强、文物保护投入资金最大的10年。据不完全 统计,2003年以来在国家、省、市的大力支持下,特区多方筹措资金,先后投入近2亿元,完成了以五龙宫修复、玉虚宫修复和遇真宫抬高复建为重点的30余 处古建筑修复工程。

在旅游环境综合整治方面,武当山特区实施核心景区农户搬迁工程,完成了景区核心部位和古神道沿线农户商户的迁移任务;对景区景点各类标志牌,按照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和标准进行更换;加强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实行8分钟保洁制,实现了全山垃圾下山;景区公厕推行星级管理, 最大限度地保护景区生态环境;全面落实燃香规范流程,加大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力度,重手整治接客拉客、欺客宰客、尾随兜售、索要回扣等不文明行为, 营造了良好的旅游秩序,受到中外游客的一致好评。

旅游既是知名度产业又是注意力经济。武当山有箭镞林立的72峰、绝壁深悬的36岩、激湍飞流的24涧、云烟雾蒸的11洞、玄妙奇特的10石9台等。如何让这些藏于大山深处的绮丽风光为世人皆知?加强旅游营销与推介是关键。

10年来,武当山特区大手笔运作旅游宣传营销工程,使武当山在国内外名声大振。2003年,武当山特区拿出5万元,面向全球公开征集最能概括武当山特点 的形象创意。5万元买一个字,结果“灵”字胜出——武当山“灵”。它把武当形象地概括为“武当仙境,神秘空灵;武当武术,玄妙飘灵;武当文化,华夏魂灵。”5万元买一个字,成就了旅游发展史上的一段佳话。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好酒也怕巷子深。为了让武当走出“深巷”、走向世界,近年来 武当山特区围绕“六点一圈五线”的旅游市场定位,全方位、密集式推进了媒体促销、广告促销、活动促销、形象促销、让利促销“五位一体”的营销策略。武当山 特区和太极湖集团在央视多个频道滚动播出武当山旅游形象主题广告,让全国观众对“问道武当山,养生太极湖”耳熟能详;武当山形象展示片在被称为 “世界十字路口”的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开播,法国国家地理杂志以14个页码介绍武当山,向世界展示了武当风光和文化…… 强大的促销宣传不仅提升了武当山的知名度、美誉度、向往度,而且吸引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形成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大量汇聚武当山的可喜局面。

经过10年的艰辛努力,武当山景区建设、文物保护、品牌塑造等已逐步跻身全国先进风景区行列,被国家旅游局评为 “最具实力、最有资格、最为完善、最少缺陷”的旅游区,创造了全国旅游界公认的 “武当之道”模式,为武当山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的武当山,正成为引领世界旅游产业发展的风向标。今年 “五一”小长假,武当山共接待中外游客77128人次,旅游收入4519.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1.57%和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