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武当山特区凭借国际旅游之窗口,以服务旅游经济为导向,以培育市场为引爆,不断深入挖掘武当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优势,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部门联动模式,整合区域资源,精心打造“1123工程”,推动武当山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建设步伐,带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是打造一批非遗旅游纪念品和食品。邀请武汉、四川等地非遗文化营销公司参与武当山旅游纪念品设计、制作,精心包装推出了一批既涵盖武当道教、民俗民风、文化底蕴特色,又让游客喜欢、接纳的旅游产品。将武当山珍、武当地方食品提档升级,形成特色农家乐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景区。非遗纪念品和特色食品将主要投放在武当山景区、山门口金街、银街、武当剑河风情一条街及老区太和大道两旁。
二是打造一条武当剑河民俗风情街。武当山剑河流域南北横贯武当山境内,上至源头武当山最高峰-天柱峰,下游延伸到新区太极湖,至武当山井沟村河畔归于汉江河。在沿途增设文体、休闲等娱乐设施,让游客沿途可赏剑河水库、逍遥谷、玉虚崖、金顶等武当自然风光,也可体验快乐谷漂流蹦极等文体娱乐项目,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对老城区的剑河沿路逐渐将其打造成武当剑河民俗风情一条街。剑河两旁统一着明清风格建筑,街内融游乐、民俗风情展演、武当文化传播、道教养身、武当武术习练、武当饮食、武当纪念品于一体的一条街,拉动形成“看风景,听民歌,品美食”的全域性旅游区域增长带。
三是打造两个非遗生产性基地。1、武当山国际武术学校非遗保护基地。在大学课程为主的前提下,增设武当武术、武当山宫观道乐、武当道教医药、武当山民歌、武当山传说、武当剪纸、武当绘画、雕刻、刺绣等非遗选修课程(校本课程),培养一批非遗传承人,推出一些手工制作产品,弘扬非遗文化。在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现有的教学设施基础上,改扩建规划非遗教学楼、住宿楼、作品展区等。2、武当山道茶生产基地。将武当山八仙观茶叶总场基地打造成一个集茶叶炒制观赏、茶技表演、品茶论道、茶叶销售于一体的非遗生产性示范基地,设茶叶产业园、茶叶炒制厅、茶艺表演室、茶叶保健品销售区、办公住宿楼等五个区域。
四是打造三个非遗生产性展示馆。一是武当山地质博物馆非遗展示馆。将武当山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著作、作品、影像资料等在博物馆设厅展示。二是武当山太极剧场非遗展示馆。打造一批非遗舞台剧,如:《梦幻武当》等,弘扬、传承国家级非遗项目武当武术、武当山宫观道乐,培养一批武术、音乐人才。三是打造逍遥谷武当武术展示馆。继续在逍遥谷定期免费向游客表演武当武术等。(武当山特区 任国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