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下午,武当山特区境内突降暴雨。气象部门监测数据显示,在短短4个小时内,该辖区降雨量最高达到138.2毫米。短时间内大量降雨,致使武当山特区境内的瓦房河村、遇真宫村等多地突发山洪,近500名群众被困,多处道路被毁、大片农田被淹。灾情发生后,当地政府迅速组织公安、消防及相关部门展开救援,相关善后工作也正在有序推进。
暴雨突至,滚滚山洪致武当山多处受灾
19日下午4时许,武当山特区突降大暴雨,降雨范围主要涉及7个片区。据十堰市气象台雨情监测信息,降雨量最大的地方位于武当山八仙观村,达到138.2毫米;瓦房河流域降雨量达99.5毫米。同时,强降雨导致八仙观区域的水磨河水位暴涨,引发山洪灾害,多条乡村道路被冲毁,并导致汉十高铁两个施工项目部的工人和部分村民近500人被困。
据当地政府部门初步统计,本次洪灾导致全区倒塌房屋6户19间,受损房屋165户479间,水毁农田及作物835亩,88头(只)牛羊被洪水冲走,冲毁道路15公里,冲走汽车2台、农用车2台、摩托车10辆,33处道路出现塌方险情,多处电力短时中断。
武当山特区防汛办接到报告后,迅速启动防汛应急预案。武当山特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吴先锋等带领相关单位负责人第一时间赶赴受灾现场,积极组织救援。同时,特区组织防汛、公安、消防、办事处等单位干部职工和村组群众近500人紧急救援。目前,被困的近500人已全部安全转移。截至今日凌晨记者发稿时,救援善后工作仍在进行。
积极自救,重型机械搭通临时逃生通道
昨日下午3时,记者赶到位于武当山特区瓦房河村境内的汉十高铁丁家营隧道建设工地时,工地上的工人还在忙着清理山洪过后留下的淤泥。而在前一天的山洪中,该项目部的数十位工友为了自救,甚至动用了一台大型装载机和一辆重型卡车。
见到曾兆红时,这名46岁的工人正在清扫工棚内的积水和淤泥。“跟昨天下午的险情相比,这都不是事。”曾兆红很乐观,但回想起前一天的情景,他自称有些后怕。
19日下午5时许,曾兆红从隧道里开着一辆车出来,却发现隧道口处已经全是洪水,有一米多深。隧道口距离他居住的工棚,最多有300米的距离,但他却无法跨越眼前的洪水。而跟他一起在隧道里施工的工友,还有近百人。
就在隧道内的工人们一筹莫展时,项目部负责人从不远处调来了一辆重型卡车。“卡车倒着开过来,车厢直接伸到了我们所在的隧道口。”曾兆红说,紧接着又一辆大型装载机开到了重型卡车的车头处。
装载机的车斗内,几名从附近赶来的工友站在那里等着接应。“隧道里的人先爬上大卡车,然后对面的人一个一个把我们抱着接到对面的安全地带。”曾兆红说,就这样,被困隧道内的所有工友全部成功脱险。
人虽然没事了,但堆放在现场的钢筋、砂石等施工材料,以及停放在附近的多辆小汽车、摩托车,被席卷而来的洪水冲进了不远处的河道之中。“由于所有的工棚都进了很深的水,项目部又把我们所有工人连夜转移到了武当山集镇上住了一夜。”曾兆红说。
从隧道里出来,张涛刚准备去洗个澡换身衣服,就听见外面有人喊车被冲走了。担心自己停在河边的摩托车,衣服还没脱下来的张涛又赶紧冲出房门,但为时已晚。他去年刚买的一辆摩托车已经被洪水卷入河道之中。“眼睁睁看着冲走了,到现在也没找到。”张涛说。
急中生智,微信定位找到8名被困人员
同样位于瓦房河境内的另外一个汉十高铁项目部,在当天的暴雨中除了设备受损外,还有8名工人及家属被困洪水之中。好在当地消防部门接到求救电话,并急中生智利用微信定位功能及时赶到现场,最终将这8名被困人员成功救离险境。
“接到求救电话,我们立即派出一队消防官兵赶往事发地点。但由于被困人员均为外地人,不熟悉当地环境,根本说不清楚具体位置,给我们的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武当山特区消防大队的一位负责人说。
“你加我的微信吧,然后使用定位功能,这样我们就能找到你们的准确位置。”一位消防人员突然想到了微信定位功能。就这样,凭借手机导航,消防官兵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了8名被困人员。
19日下午5时40分,就在消防官兵快要到达救援现场时,一处道路被山洪淹没,道路上方还形成了一个小型堰塞湖,导致救援车辆无法通行,路上还有小型山体垮塌堵路的情况。为了能够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营救被困人员,消防官兵立即下车,徒步赶往现场。
在一条小河的对面,消防官兵找到了8名被困人员。“8个人被困在一栋2层高的活动板房内,板房一楼的洪水已经淹到了玻璃窗处,几个人躲在2楼不停向外呼救。”消防人员李元武说,眼见水位急速升高,他们决定先从水中抵达活动板房一侧的窗户处,然后翻过窗户,绕道板房的背面实施救援。
站在齐胸的洪水中,几名消防官兵利用安全绳和周围的地势,小心翼翼地将8名被困在二楼的人员成功转移到了安全地带。而这8名被困人员中,除了7名大人(2男5女)外,还有一名只有几个月大的婴儿。
连续作战,洪水包围的车顶上救出被困男子
19日晚6时43分,刚刚完成瓦房河8名被困人员的救援工作,另一个救援电话又打进了武当山特区消防大队的值班室:遇真宫村境内的水磨河上,一名男子被困在一辆卡车的车顶上,急需救援。根据指挥中心的调度,李元武等人又马不停蹄赶往遇真宫村。
在一处新修好的公路桥下,一辆橘红色的大卡车车顶上,消防官兵找到了这名被困男子。“大卡车正好停在桥面下,而卡车的四周已经被一米多高的洪水包围,积水已经淹到了卡车的引擎盖上。”李元武说,现场有不少附近的群众,有人取来绳索试图将被困男子拉上桥面,但由于垂直放下去的绳子距离被困男子还有3米多远的距离,群众救援在尝试多次后失败。
由于大量从上游河道冲下来的洪水汇集在桥下,停在桥下的大卡车随时有被冲走的可能。为了尽快救起被困车顶的男子,李元武等人立即根据现场地形,制订了一套救援方案。一条十多米长的绳梯被从桥上垂直放下,李元武则背上一捆安全绳沿着绳梯爬到了半空中。
按照事先制订的救援方案,悬在半空中的李元武要将安全绳甩给车顶上的被困男子,然后固定好绳索,再将其拉上桥面。“可能是他长时间被困受到了惊吓,试了好几次绳子才被固定好。”李元武说。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努力,被困男子终于被成功拉上桥面。据了解,这名姓杨的被困人员是附近一工地上的工人,当时正在河道附近巡查工地,突然山洪暴发,短短不到2分钟洪水就淹到了他的胸部。情急之下,他只好爬上停在桥下的一辆大卡车上。而就在他爬上卡车的同时,不远处停着的一台装载机、一辆农用三轮车和几辆摩托车全部被洪水冲到了几十米开外。
短时集中,山涧雨水急速汇成山洪
4个小时内最高降雨量138.2毫米,相较于近期发生在国内多个地方的大暴雨,这个降雨量并不算大,但为何却在武当山特区境内造成了如此大的山洪?对此,市气象部门及武当山特区防汛部门给出了专业的解释:雨量大、来得猛、泄洪渠道单一是主要原因。
19日出现在武当山特区境内的强降雨,气象部门有一个专业的称呼,叫“坨子雨”。市气象台高级工程师姚道强介绍,“坨子雨”是十堰夏季多发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因其突发性强、范围小、强度大,极易引发山洪、泥石流和中小河流洪水等次生灾害,造成重大损失。
武当山特区农村工作局局长、防汛办主任舒涛分析,由于当日的降雨主要集中在河道上游地区,短时间内大量雨水汇集,并沿着山涧急速往下游的河道汇集,这就造成了山洪的出现。
防汛救灾小常识
什么是“坨子雨”?
山区非常容易出现短时强降水,俗称“坨子雨”。“坨子雨”是十堰夏季多发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因其突发性强、范围小、强度大,极易引发山洪、泥石流和中小河流洪水等次生灾害,造成重大损失。
市气象台高级工程师姚道强介绍,“坨子雨”往往出现在夏季的午后到夜间。十堰处在副热带高压的外围,大气极不稳定,并且储存了大量水汽和热量,在一定的触发条件下,就容易爆发短时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再加上十堰山区特点,地形的变化,就会导致雨势的维持和加强。
那么,一旦遇到“坨子雨”,相关单位和个人该如何防范呢?
专家提醒,山区出现“坨子雨”的时候,山洪形成快、来势猛,在山谷、河道边行走的人应该转移到地势高的地方。此时,各单位要督促在建施工企业落实好安全防范措施,尽量减少暴雨期间作业;加强大中小型水利工程(含水电站)及设施的巡查值守、确保不发生水利工程险情;针对局地可能出现的暴雨,各单位要加强对重点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发现异常要及时预警、及时报告、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