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过后 景区人在行动
来源:武当山特区信息技术中心        发布日期:2016-08-30

小红帽紧急疏散游客

景区护林防火大队清理倒伏树木

景区环卫所清理蓄水池淤泥

武当山旅游景区多依山傍水,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偏弱。受厄尔尼诺影响,8月8日武当山景区遭受165.3毫米特大暴雨,武当山景区基础服务设施不同程度受损,经济损失严重。

天灾难测,人力可为。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武当山景区干部职工沉着应战,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用行动谱写出了可歌可泣的抗灾、救灾篇章。

暴雨突袭 护送游客安全转移

8月8日凌晨致上午9时30分,武当山景区出现强降雨,降雨导致武当山景区多处地段积水,景区河道水位暴涨。为确保游客安全,武当山景区管理局当天对逍遥谷景区、古神道、琼台至金顶游步道、逍遥谷至琼台游步道临时进行了紧急封闭,第一时间把处在危险地段的游客转移到安全地带,并对他们进行了安抚。

灾难面前,保障游客安全是首要任务。景区干部职工果断采取应对措施,不顾个人安危,及时将游客安全转移。很多临时滞留的游客被他们的行为所感动,纷纷加入到救援队伍中来,一时间,景区到处都是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动人场景,成为遭受暴雨摧残的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8日当天16时45分左右,景区管理局接到广东游客彭某求援电话,称其一行四人趁工作人员不备,涉险进入逍遥谷至琼台游步道后被山洪所困。景区管理局立即安排就近值班人员10余人,兵分两路对该游客进行搜寻。由于游步道多段被冲毁,搜救工作难度极大,救援人员穿荆棘、过密林,历经2个小时的跋涉,终于在“黑龙潭”景点附近发现了4名被困游客,并于20时10分左右将四名游客安全护送到琼台停车场。救援人员彭俊在护送游客返回途中,不慎被毒虫咬伤,由于天黑路滑,体力不支,摔倒后又被玻璃划伤手臂,在将游客送上返程的大巴车后,彭俊被立即送往武当特区医院进行救治,直至8月17日才康复出院。

暴雨期间,武当山景区积极应对,及时疏导游客,景区未发生一例游客长时间滞留和伤亡事件。

洪水过后 积极投入生产自救

清理路障、清淤、恢复供水……暴雨过后,面对被暴雨摧残的家园,景区干部职工不等不靠,自强自立,迅速投入到生产自救工作。

景区植被茂密,暴雨过后,景区随处可见倾倒的树木,这些树木不仅阻断了交通,同时带来了安全隐患,景区护林防火大队全体工作人员放弃休假立即投入到抢险清障工作中。为第一时间恢复交通,护林队员们通常是冒着大雨,用镰刀、钢锯最原始的工具,将倒下的树木锯成小段,再人工背往安全地段。滂沱大雨让队员们睁不开眼,每个人手上、肩上都磨出了水疱,鞋也被木楔扎穿,但他们没有一句怨言,依然在坚持。灾后正是三伏天,炎炎夏日,景区护林防火大队每天工作10余个小时,穿梭在景区各个景点对受灾树木进行清理。武当山森林覆盖率92%,对于他们来讲,景区的每一棵大树都是他们的老朋友,恢复景区灾后生态植被工作充满着沉重的仪式感,他们锯断游步道上折损的树干消除安全隐患,对可以扶正的树木进行培土扶正,对不可以扶正的树木忍痛果断地处理。截止8月20日,景区所有生态植被得以全部恢复。

灾后景区公厕供水系统受损严重,共造成水源地蓄水池损毁1座、淤平3处,公厕蓄水池淤满2处,引水管道损毁1000余米。为尽快恢复景区公厕正常供水,景区环卫所干部职工全力以赴抢修供水管网,组织人力300余人次,清理淤泥、沙石500余方。环卫工人邹福显,现年66岁,记者前几日在古神道蓄水池清淤现场看到,这位花甲老人跳入齐腰深的泥水里,一铲一铲将泥沙从蓄水池清理出去,景区环卫所负责人告诉记者邹福显患有风湿病,所里为照顾他这段时间只安排了他清扫路面活儿,但是邹福显执意要来,邹福显说所里有困难,古神道又是他的责任路段,人有三急,自己出点力,早日恢复公厕供水方便游客他才能心安。截止8月23日,随着琼台景区水源蓄水池清淤工作完毕,景区所有公厕全部恢复正常供水。

灾后重建 全力以赴奋战在一线

灾后重建工作刻不容缓,暴雨过后,景区管理局迅速组织专班,深入各景点、村组一线,对受灾情况进行了摸底。以灾后重建为契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把恢复重建与完善景区功能、推动全域景区建设相结合,全面推进受灾景区转型升级,力争重建标准超过灾前水平。

景区标示标牌、亮化系统、音响系统此次受损严重,景区管理部门按照重新规划设计、完善服务功能的理念,在重建基础上实现景区基础设施的全面提档升级。景区农村危房修缮本着修旧如旧、增添休闲度假功能的原则,为转变“全域景区”夯实基础,突出特色,突显自然之美、原生之美、和谐之美”,结合“穿衣戴帽”工程,努力呈现出景区村村是景观、处处是景点。

勇于奉献,团结拼搏,是景区人的景区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在景区凝聚起来强大合力,让他们在景区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武当山特区景管局 余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