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店小学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花园式太极湖小学
特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吴先锋,工委委员、党政办主任周继红,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张琳一行在武当山中学调研
武当山中学开展武当武术教学
武当山中学全貌
近年来,武当山特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发展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加大教育投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师资配置。2016年,全区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6113人,幼儿园在校生2965人,中小学校教职员工410人,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巩固率、完成率均达100%,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基本实现了“学校基础设施标准化、师资配备均衡化、教学质量一体化”的目标。
凝心聚力,实施优先发展战略,履行政府主体职责。特区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学校,就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进行调研,定期召开现场办公会议,积极解决影响教育发展的难题。建立了特区领导包保学校制度,每位领导包保联系一所学校;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按工作职责主动为辖区学校建设、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等提供服务和帮助,形成了特区两委带动、政府主动、部门联动的创建格局。
特区始终坚持加大教育投入,切实做到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三个优先”。三年来年投入资金2.08亿元,保障了教育发展所需。按高标准规划、高品位建设每所学校,投入1.85亿元,整体新建小学1所,扩建学校4所,新建教学用房5栋,维修加固了全区中小学教学楼55236㎡;投入500万元,完成了2所学校塑胶运动场建设;投入50万元,高标准建设周转房7套。投入近千万元,为每所学校建起了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中小学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音乐室、美术室等功能教室,配足配全了标准的实验仪器、体音美劳器材和图书,实现了“班班通”,建成覆盖全区中小学的电子办公平台和学籍管理平台,实现了宽带校校通。开展“平安校园”、“美丽校园”、“绿色校园”、“文明宿舍”、“放心食堂”等创建活动,学校食堂、寝室等硬件配套设施基本达标,后勤管理及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创新机制,均衡配置师资力量,全面优化教师队伍。建立补充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特区面向社会公开招录教师151人,其中招录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75人(含新机制教师49人)、特区自主招聘教师76名。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为教师队伍注入了活力。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师德水平。特区教育局每年确定的不同主题,坚持在全区教师中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月活动,通过建师德档案、抓师德考评、扬师德典型,积极引导全体教师安心教书、潜心育人。每年特区人社局、教育局共同评选表彰20名“优秀教师”、5名“优秀教育工作者”、10名“师德先进个人”、10名“优秀班主任”,号召全体教师向身边的榜样学习,积极争先创优。近年来,特区还涌现出了一批省市级优秀教师代表,武当山中学教师马成珍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特级教师”称号,享受政府津贴,石永国被省教育厅授予“优秀教师”称号。魏琴、王延均、李殿云、王建华、王少华等多名教师被授予“十堰市优秀教师”“十堰市师德先进个人”“十堰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扎实开展中小学教师学习教育活动,有序推进教师培训工作,每年暑期选派骨干教师、校长50余名到武汉参加国培,选派百名教师到十堰参加新教材培训,组织全区400余名教师全员参加了心理健康培训及师德集中培训,选派近20名武当山中学教师赴对口协作北京市通州区跟岗学习,每年新教师上岗培训有序有效的开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按照“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的工作思路,武当山中学的“德”文化、草店小学的“红色教育和传统教育”、溜西门小学的“习文悟道”,太极湖学校的“至善”文化,精铸学校的“精、雅”文化等办学特色。
普惠民生,完善扶贫助学机制,促进教育公开公平。特区放开所有公办学校,让更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同城待遇。全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1768人,占特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的30%。认真落实国家资助政策,以教育精准扶贫为抓手,落实了特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学生免费教科书。2015学年采购了442万元的学生营养餐食品,确保在校中小学生都吃上了课间营养餐。做好了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管理工作,2015年为137名经济困难大学生办理了972170元的助学贷款,2016年上半年接受了33人还款399685元,发放学前教育奖补资金4万元,发放学前教育资助资金8万元,发放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2万元,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倾情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特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始终如一,在各校设立了“爱心小屋”,做到“六有”:有固定场所,有专用电话,有留守档案,有值班教师,有固定开放时间,有亲情联系记录,使留守儿童学习有教、生活有保、心理有慰,留守儿童在学校感受到家的温暖。(武当山特区 冯开春 杨巍 李顺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