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
一、“五城联创”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
为巩固创卫成果,深入开展“五城联创”,特区制定了《“五城联创”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并于2014年8月19日组织城管、公安、交警、环保等部门召开了动员大会,会后,由城管执法局牵头、各职能单位配合,城管执法局系统干部职工全员上阵,按照各自工作分工对城区展开为期一个月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整治期间,一是清理占道经营230余处、取缔马路市场3处、清理废品收购点5处、清理车辆维修占道7处,清理各类小广告390余处,拆除各类影响市容观瞻的广告牌匾18处,新设立广告牌匾12处,与主次干道经营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550份,确保城市管理责任落实。二是加强环卫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力度,对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进行全面环境卫生整治,清理卫生死角110余处,清洗城区垃圾桶、果皮箱120个,新增铁质垃圾桶150个,对城区太和大道、武当路、玉虚路等主干道垃圾桶进行重新规划摆放。三是加强城区绿化设施管理养护工作,对城区行道树、绿化带进行了全面清理,清除杂草、垃圾等杂物,共清理花坛48组,维修绿化带白色护栏700余米,在城区绿化带补栽苗木18000余株。四是对新老城区、亮化设施进行了全面排查维修,更换灯泡810余只、镇流器203只,触发器270个,新增路灯8组,消除路灯亮化设施安全隐患;对剑河河道、新区湖面展开全面卫生清理,清除龙潭沟至库周坝白色垃圾和杂草60余吨。五是进一步修缮市政设施,整治期间,堵住河道沿线5个排污口,国道沿线700米雨水管网建设完工,粉刷道牙线36000米,粉刷景观围墙3500平米,修复破损人行道地砖600平米。六是将夜市摊点由沿河路整体搬迁至火车站广场,彻底解决夜市经营扰民、污染环境等问题。
二、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是实行“路长”责任制,学习其它地区先进经验,明确一名副科级以上干部作为城区道路路长,全面负责该路段城市管理各项工作。二是对城管大队队员实行责任分工,将每条路段管理责任划分到每个中队,责任明确到人,确保每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三是强化环境综合整治,以“五城联创”工作为契机,开展多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确保环境整治常态化,整治成果长期保持。四是开展农贸市场整治,对沿河路农贸市场进行四次综合整治,确保农贸市场经营秩序良好。五是启动王家院农贸市场建设,投资一百余万元,对王家院小商品市场一楼进行装修改造,计划建成一座3000平米、280个摊位的农贸市场,并在市场门口建设配套桥梁一座。六是加强规划管理,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在管理中围绕“硬、狠、细”做文章,全年共制止违章建设46起,查处违章案件6起,强制拆除违章建筑6起、500余平米,保障特区城市规划的强制性和严肃性。七是强化旅游秩序管理,为制止高速路口至城区剑河桥两侧宾馆饭店接客拉客行为,城管执法大队组成专班,对沿线38家宾馆饭店进行逐一摸底、调查教育,加强巡查管理,采取暗访调查取证等手段,有效遏制了上路拦车拉客等影响旅游形象的现象。
[市容环卫]
一是继续推行环卫保洁、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提高环卫作业质量,严格落实“八分钟保洁制”,城区主干道确保每天16小时(4:00—22:00)清扫保洁,并对290组钢木制果皮箱每天清洗,严格做到“四个一样”的要求。二是垃圾收集运输做到日产日清,使用14辆不同类型垃圾运输车辆,采取分路段、按时段上门收集的形式,定时定点清运生活垃圾。三是改进垃圾收容设施,新购置250个方形钢制垃圾桶替代圆形铁桶,购置400个防潮防腐、耐高温易清理的塑钢果皮箱内胆,对果皮箱内胆进行全部更换,全面改善垃圾收容设施,提升城市形象。四是加大市容环卫监察力度,由环卫所抽调6名干部职工组成市容监察组,负责城区环境卫生监察、“门前三包”责任落实工作,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到位。五是加强洒水、清洗作业,每天按时段对新老城区主次干道洒水降尘,定期对市政设施、市政道路、绿化带护栏、环卫设施进行清洗,确保整洁亮丽无积尘。六是加强垃圾中转站管理,确保新老城区生活垃圾在乔家院垃圾中转站压缩后集中转运,提高垃圾转运效率,降低转运成本,杜绝二次污染。七是加强垃圾填埋场规范运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配备专业技术管理人员9名实行24小时值班制,确保垃圾填埋场规范运转,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垃圾渗沥液处理出水水质能达到二级出水标准排放,2014年12月按照特区要求完成了垃圾填埋场渗沥液污水处理外包工作。
[园林绿化]
一是加强鲜花栽植,根据季节及重要节庆时间节点,对永乐路、高速出口、山门口鲜花进行更换,先后栽种、摆放时令鲜花45000余盆。二是加强绿化补植,在春夏季对太和大道沿线绿化带进行补植,栽种金边黄杨、小叶女贞、红叶石楠等树种84000余株,在玉虚路补栽广玉兰行道树30棵。三是加强园林绿化设施管理养护,园林与广场管理所按照治早、治小、治了的防治方针,全年5次对城区绿化树木进行农药喷洒、增施肥料等技术措施,有效的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确保绿化设施长势良好。四是加强绿化带、行道树修枝整形,园林与广场管理所加大人工投入,对城区绿化带、行道树进行多次全面修枝整形,确保绿化带、行道树整齐划一、美观大方。五是加强三丰瀑布、文化广场和憩园的日常管理,做好公用设施内环境卫生和绿化养护工作。六是加强新区左右岸绿化设施管理力度,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选取四支养护队伍,采取末位淘汰制,激励养护队伍做好新区左右岸绿化设施日常管理养护,确保新区左右岸绿化管理规范,苗木长势良好。
[路灯河道]
一是加大路灯、亮化设施维修保养力度,组织专班每天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全年共维修更换各类灯泡3160只、镇流器1120只、触发器2454 只、断路器2568个,铺设维修电缆 2500米,确保新老城区路灯、亮化设施发光正常,亮灯率达标。二是做好加强路灯、亮化设施施工,对玉虚宫临时停车场、环城路安装路灯照明设施13套,对新区高速公路桥进行亮化施工安装。三是加强亮化设施保养,组织人员对新老城区 26台专用变压器进行及时的维修养护,联系亮化施工单位,对新区桥梁、太极剧场、武术交流中心亮化设施进行全面维修,确保新区亮化设施发光正常。四是加强新区音乐喷泉管理,抢抓新区蓄水时机,联系喷泉建设单位对新区音乐喷泉、水幕电影进行全面维修调试,并安排专人对音乐喷泉进行管理养护,确保新区音乐喷泉正常使用。五是加强河道、新区湖面、库周坝日常巡查管理,对河道严重老化的一级橡皮坝进行大修,并在上游建设景观塑石坝一座,对其它四级橡皮坝及泵房进行维修保养。六是加大剑河流域生态清理力度,在做好日常巡查管理的同时,组织打捞队伍,每天对河道沿线、新区库周坝垃圾、漂浮物进行清理打捞,全年打捞清理河道、库周坝内外侧垃圾430余吨,确保剑河流域水质清澈无污染。
[市政建设]
一是按照十堰市五河治理和“保水质、迎调水”百日攻坚战的要求,加快城区排水管网建设,(1)完成2014年度新开工8公里一二级排污干管管网建设,新建各类检查井260个、化粪池50余个,共计完成目标总值的88%;(2)完成大塘沟、通神沟、铁家沟等2.2公里支沟的防洪渠建设,泄洪断面为4.8-8平米;(3)剑河10.3公里主河道和7条支沟共清淤40余万立方米;(4)分离大型排污口7个,同时整治支沟入河口7个,成功对接直径400毫米以上的大中型排污口47个,污水入网量日增加900-1050立方米,污水收集率提高8-10个百分点,污水收集率达到90%。二是投资2000余万元,启动湿地公园栈道、九曲桥、亲水平台建设,该工程自2014年4月动工,目前该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塑木栏板安装、沿线边坡绿化,2015年3月底完工投入使用。三是为完善城市功能,解决区民卖菜难、买菜难问题,经请示特区同意后启动王家院3000平米、280个摊位农贸市场建设,2014年底农贸市场内部装修已完成,配套桥梁正在建设中,2015年投入使用。四是按照特区要求,对新区、景区隧道进行景观塑石建设,2014年已完成五龙景区五龙宫隧道、隐仙岩隧道、西沟隧道景观塑石建设。五是针对区民反映强烈的火车站广场无公厕影响市容环境问题,投入30余万元,在火车站广场西侧建设10蹲位星级公厕一座,解决区民如厕难问题。六是启动公交站棚安装,在城区316国道沿线安装公交站棚16个,彻底解决区民候车难问题。七是加大市政维修力度,全年修葺人行道268处,1900余平米。八是启动数字化城管建设,明确专人负责数字化城管建设,目前城管执法局网站已建立完成,后期数字化城管建设正在逐步实施。
[渣土管理]
一是严格执行建筑垃圾(渣土)处置核准申报制度,未经核准不得处置。二是严格工地现场管理,督促各建筑工地出入口道路做到20米硬化,设置施工围墙及车辆冲洗槽,并设置专人负责工地洒水降尘,确保净车上路。三是严格渣土运输、处理管理,渣土管理办公室实施延时巡逻和错时巡查,严防渣土乱倾倒,对查明漏撒源头的渣土督促建筑工地派人清理,对无法查明源头的,联合特区环卫所及时清扫清洗,全年共清扫漏撒渣土5000余平米,冲洗污染路面10000余平米。四是对在建工地及渣土运输车辆展开大排查,联合交警大队联合执法,对辖区在建工地渣土运输车辆进行大排查,严格查处擅自改装车辆的行为,包括擅自加高墙板,擅自安装腰灯;对擅自改装的车辆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对后墙板不严、挂钩缺损的车辆一律要求停运整修;对没有运输资格证的车辆一律进行扣押处罚。五是服务配合特区排水管网改造、天燃气管道建设等重点项目,为项目改造指定渣土倾倒地点,对改造中可能出现路面污染做出预防,将污染降到最低。